农人农业网 >> 蛇菰科

皖北夏粮丰收探行光亮瘤蕨

2022-07-13

皖北夏粮丰收探行

来皖北地区采访夏收之前,记者从农业部农情调度了解到,今年主产区冬小麦生长全过程光温水匹配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

丰收在望,眼见为实。当火车行进在麦熟时节的淮北平原,记者看到铁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金黄麦浪。还未踏入田间地头,就已感受到了丰收的景象扑面而来。

粮食又增产 口袋也增收

“咱们不用去办公室了,那里找不到人,都下乡了。直接去地里看看吧。”匆忙赶来接站的蒙城县农委的同志告诉记者。

在蒙城县漆园办事处前王村的一块麦田边,记者遇到当地的种粮能手王增芹。他正在等着预约的收割机。记者问了王增芹一个很外行的问题:地里的麦子为何成片的“倒伏”了。他乐呵呵地解释,那是因为秸秆被麦穗压弯了,只有大丰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去年的小麦千粒重在36到38克,今年足足有44克,是个实打实的丰收年!”王增芹告诉记者,他的另一块麦田刚收割完,测出的亩产是1350斤,比去年增产了115斤。

小麦增产了,口袋是否也增收了呢?记者追问。王增芹告诉记者,他的小麦在田头直接卖掉了,每斤一块二毛钱。和去年比,每亩毛收入增加一百三四十块钱。但是由于今年禁烧麦秸管得很严,要求机械收割留茬不超过12公分,增加了收割难度,每亩要多掏三四十块钱。算下来,今年每亩多收入100块钱还是没问题的。

王增芹种了17亩承包地,这一季麦子,他能多收1700块钱。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增芹在高兴之余,还是流露出丝丝遗憾。他不时提到今年种粮大户的效益要更好一些,但是自己搞不到更多的田地。

在王增芹看来,要想把土地流转到手,一是需要在当地社会中有点能耐,二是需要足够的周转资金。而这两样,他一样都不具备。

此后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接触到的八九位种粮大户,绝大部分是现任的村干部,也有个别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这些人可能就是王增芹眼中的能耐人。

在涡阳县陈大镇孙老家村,村支部书记孙子富流转了本村5000多亩土地中的1300亩地。来到孙老家村,记者正赶上孙子富指挥农机手下地收割。见到记者,他问道:“你见多识广,但是你见过这样撒土不漏的麦子么?”说完便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黑瘦的面容、深陷的眼窝掩盖不住丰收的喜悦。

孙子富告诉记者,他种的麦子是和种子公司签约的良繁品种,亩产估计能达到1400斤,种子公司收购价格比小麦市场价还要高一毛钱。

“乡亲们能把地交给我,完全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孙子富说,他流转来的这些地,都是后付租金的。这帮助他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压力。过两天,卖麦子的钱到账后,租金随即就会发放出去。

“同样是每亩800块钱的租金,外地人来租地很困难,因为老百姓不信任他们。我是土生土长的孙老家人,即使遇到天灾,我也不会跑路,租金还是照付,这几天又有几位老乡来找我,要把地交给我。”坐在村党支部的办公室里,孙子富告诉记者。

政策很给力 技术也到位

临泉县杨桥镇种粮大户陈金认为今年是他人生中一个辉煌的年份。他的100亩周麦27新品种,经机收、称重平均单产807公斤(水分11.5%),创造了临泉县小麦生产历史上单产最高纪录。今年也是临泉县农业生产的一个辉煌年份,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28.7公斤,其中31个万亩片平均单产618公斤,实现了全县创千斤的目标。

临泉县农委主任刘三利分析,能实现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支农惠农政策的持续给力。近年来,临泉县财政加大了对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的投入力度,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组织落实工作。有关涉农部门优化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集中向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及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投放,促进了“沟、渠、田、林、路、井、电、桥涵”的综合配套,改善了设施装备水平。农业部门每年统一招标采购300余万元种子、配方肥、抗旱机具落实到核心示范区,增加示范片物化补贴,集聚和放大了农业资金的使用效应,增强了各创建片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除了老天帮忙,能享受到好政策,是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实现增产的关键因素。难题都帮助解决了,我们只要甩开膀子干就是了”陈金告诉记者。

政策保障、技术支撑,成就了皖北传统农区在小麦生产能力上的全面升级。“技术指导到位,对于提高小麦产量的帮助太明显了。”蒙城县种粮大户王永杰告诉记者他这些年来的感受。

过去,这里的农民都是“施肥一炮轰,打药瞎估摸”,不仅增加了种地成本,实际效果也很差。现在,在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农民都懂得了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普施重施小麦拔节肥。王永杰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今年4月20日前后蒙城县阴雨连绵,降水5毫米左右,与小麦扬花吻合,极易导致赤霉病大发生,农技服务人员及时赶到他的田头指导预防,避免了赤霉病发生。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农业生产,蒙城县还通过财政手段将政策与技术捆绑起来对接生产。去年秋种期间,蒙城县利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资金45万元,带动农民投入45万元,统一招标采购有机肥1059吨,用于高产创建示范区;今年1月份蒙城县财政打卡发放小麦高产攻关资金1200万元,引导农民小麦关键措施落实;2月份利用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资金99.84万元,统一招标采购锌肥300吨,用于高产创建示范区; 3月份利用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资金97.5万元,科技入户项目资金18.18万元,县财政投资500万元,带动农民投资1195万元,统一招投标采购尿素11239吨,用于普遍追施小麦拔节肥;4-5月份利用中央财政下拨小麦“一喷三防”资金985万元,统一招投标采购小麦“一喷三防”农资,经县纪委、县农委督察组督查,小麦蚜虫、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没有造成减产影响。

太和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介绍,太和县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农技推广的实效。去年以来,县里紧紧围绕落实“四项”关键技术,来加强农技服务的力度。一是推广优良品种。依托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广优质、丰产、广适、抗逆性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如济麦22、皖麦52、周麦22、烟农5158、良星99等。全县小麦半冬性品种比例达到98%,品种优质率达到95%。二是科学播种技术。根据近几年存在的旋耕地塇而不实、播种过深等影响出苗质量的问题,去年秋种,太和县推广以旋耕镇压及播后镇压、宽幅宽行为重点的科学播种技术。利用高产创建专项资金18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9.8万元,共计249.8万元,采用物化补贴方式采购复合肥3245吨、农用耙200个、宽幅精量播种机20部,用于示范片落实统一施肥、深耕深松、旋后镇压、半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土壤深耕深松面积达到38万亩。在适期播种的同时,确保播种质量,基本实现了小麦的一播全苗。三是科学施肥技术。小麦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达到100%。追施小麦返青肥32万亩,拔节孕穗肥135万亩,基本实现了普施目标。四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综合预防”和“防早防小”为原则,认真落实“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采购农药(折有效成份)杀虫剂28.2吨、杀菌剂91.1吨、磷酸二氢钾152吨、叶面肥13.3吨,保证了病虫防治用药及叶面肥的全覆盖。全县建立了32个5000亩以上统防统治示范区,参与“一喷三防”的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数量314个,适时开展了以预防纹枯病、赤霉病、防治穗蚜、吸浆虫为主的施药防治。全县发生病虫害的麦田普遍施药防治2遍以上,防治面积达256万亩次。

喜悦挂脸上 期盼也不少

麦田里的收割如火如荼,各地测产捷报频传。

——太和县小麦面积152万亩,通过多点测产,预计平均亩穗数40.1万,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5克,八五折后,平均亩产可达509.2公斤。较2013年亩产500.4公斤增长8.8公斤。

——蒙城县小麦面积160万亩,经蒙城县调查队调查测产和县农委36处调查测产,测产结果:全县小麦平均亩穗数48.5万穗,穗粒数30.5粒,千斤重42克,理论亩产621.3公斤,85%折后亩产528公斤,较去年增产4.55%,预计全县小麦总产可达84.48万吨,较去年增产9.34%。

——涡阳县小麦面积175万亩,经省、市、县有关专家测产,预计平均亩产可达515.2公斤,总产90.2万吨,较去年增长2%。有望实现小麦生产十一连增。

——凤台县小麦种植面积67.2万亩,预计平均亩产446公斤,总产29.9万吨,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丰收的喜悦不仅挂在皖北农区的农民脸上,也挂在农口基层干部的脸上。

今年,皖北各县都开展了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要求县直各部门一把手亲自蹲点监督。“县里的干部都见识了。皮肤最黑的干部是农口干部,但是笑脸最多的干部也是农口干部。”临泉县杨桥镇农民张元超告诉记者。

借用临泉县农委主任刘三利的话,就是“我们累并快乐着”。长年累月的奔走在田间地头,农口基层干部们从外表上很难和种粮农民区分开来。但是,正是这样一群“土”干部和广大农民一起,创造了夏粮的大丰收。“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不管是普通农户,还是种粮大户,靠种粮食挣钱,真的不容易。”谈到今年的收成,涡阳县农委主任陈涛说,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靠天收,他期望农业政策性保险能真正为种粮农民撑起一把保护伞。

“别看我今年挣钱了,如果赶上一场灾害,几年的利润都得赔进去。”涡阳县陈大镇的种粮大户孙子福说,普通农户少收个三五百斤粮食无所谓,但是对流转了上千亩的种粮大户来说,老天爷随时都可能将你压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省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由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经营。2014年小麦的保额是每亩270元,农户需缴纳每亩2.43元保费。“出现绝收的情况下,才能拿到每亩270元的赔付,远不够成本。”农户纷纷感叹到。而一些种植大户告诉记者,保险公司针对他们“量身定制”了一款保险,小麦的保额是每亩500元,大户需缴纳每亩4.92元保费,这仍不能起到“保险”的作用。

“如果风调雨顺,一切都好说;万一遭遇灾害,如何理赔?没有一个标准,最后都是他们说了算,给几个算几个。”涡阳县高炉镇谷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巩效武告诉记者。他希望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保额至少应该覆盖当季的种植成本,同时要有一个可以执行的理赔标准。

困扰谷神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农业保险,还有农业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谷神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着一万三千亩农田,主要为种业公司进行良种繁育。巩效武说,目前仓储能力不够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千吨的新麦无处堆放。合作社购买好的烘干设备、加工设备也无处安装。

“给我们提供一些农业建设用地,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巩效武的呼吁代表了不少种植大户的心声。

(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学勤、汪洋 )

天和骨通贴膏

阳痿

天和骨通贴膏

治疗不育症的中成药有哪些

天和

友情链接